“农民爱迪生”——徐州这位残疾大叔了不起!
拔萝卜,拔萝卜,
我们一起拔萝卜,
我们一起用机器拔萝卜。
GOOD NEWS
用 机器 替代人工拔萝卜
一举打破传统手工模式
徐州丰县首羡镇大王庄村的
“草根发明家”
王成力做到了!
PART 1
Part 1
《我爱发明》是国内首个鼓励国人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创业的电视节目。前段时间,央视《我爱发明》栏目组一行来到范楼镇,拍摄王成力发明的 胡萝卜收获机 。
王成力身有残疾,干农活虽比不上其他人,但脑筋灵活,精通农耕器械的研究,之前就造出了单行大蒜收货机,并申请了相关专利,之后他给自己定了下一个目标是胡萝卜收获机。
PART 2
Part 2
王成力介绍,以前做的第一代收获机,由于油耗比较高,则对其进行了改良,而现在,胡萝卜收获机一个小时的工作量,就相当于五、六个人干一天。
王成力哥哥却对弟弟的研究并不支持和看好,前前后后投入了十多万,一代机器刚下地,就撂了摊子。
古语说:“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溜溜”。不服输的王成力就指挥着工人开着机器到了自己家的田里,要用实际行动打破周围人对它的质疑。
经过测试,胡萝卜收获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,眼看收货季即将来临,现在不解决,还要等一年时间。
PART 3
Part 3
就在这时,哥哥王成文请来了江苏省农科院唐玉新教授,帮助王成力再一次对机器进行改良。
为了更直观地考察改良后的第三代胡萝卜收获机的下地效果,一场人力和机器比赛正式开始了。
比赛现场声势浩大,7名村民干劲十足,个个动作熟练,而王成力的胡萝卜收获机虽然“势单力薄”,但在势头上大有赶超7人的趋势。
比赛后期,人工渐渐显露出疲劳状态,而王成力的机器则始终保持着相同的速度,最后在相同时间内,胡萝卜联合收货机赢过了人工。之前对机器一直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们,这次终于认可了。
PART 4
Part 4
江苏省农科院唐玉新教授点评:剪秧虽然不是很整齐,但却剪掉了,减少了一道工序,也节约了很多劳动成本。机器队收获面积126平方米,人工队收获面积24平方米。经过此番角逐,胡萝卜收获机赢得了这场比赛。
王成力发明的胡萝卜收获机
经过三次改良
成功打破了
只能依靠人工拔胡萝卜的局面
大大节省了
人工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
为丰县这位“农民爱迪生”
点赞!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