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为什么胆小? 原因都在你身上,家长要学会这样引导
面对孩子胆小,大家通常会怎么做?
这样鼓励孩子:
怕什么?有什么好怕的?
你看隔壁家***都不怕,像他学习一下!
虽然菌菌明白大家都是想让孩子更勇敢一点,但是有一个非常残酷的真相,菌菌今天必须告诉大家:
这样鼓励孩子,不仅没用,还可能起反作用!
(图源:宝宝呵护组制作团队)
实际上,想要帮孩子摆脱胆小,就要先搞清楚他为什么会怕!
1
孩子害怕
可能与家长有关!
孩子的恐惧感为什么会与家长有关呢?
可能是与家长的这两个行为有关!
◆ 过度反应/过度保护
曾经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
他们让婴儿去接触毛茸茸的小兔子、湿漉漉的青蛙甚至是无毒的蟒蛇……
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害怕。
(图源:网络)
但是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后会怕狗、怕黑呢?
答案很简单:因为家长的过度反应,导致了孩子对这些事物的恐惧。
比如,当孩子想要触摸狗狗时,家长可能会大声训斥,并做出假设“小心它咬你”。
其实这样的行为菌菌也能理解,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远离危险。
(图源:宝宝呵护组制作团队)
但对危险事物的过度反应不仅会让孩子丧失勇敢,还可能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。
孩子玩滑梯怕摔着,孩子去户外怕磕着。
有时候孩子根本还没有尝试,就被家长代替着做了决定:你不行、你会受伤!
慢慢的,孩子也会开始觉得自己不行,变得不自信,不敢尝试新事物。
◆ 恐吓式教育
孩子年纪小,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,所以对周边的环境和人会非常敏感。
所以家长一些不当言论就很容易会引起孩子的恐慌。
想想下面这些话你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:
再不吃饭就让大灰狼来抓你!
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!
虽然家长只是想让孩子乖乖听话,但是这种行为,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可不小。
长此以往,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胆小、懦弱的心理。
◆ 标签效应
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:“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,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。”
家长的每一句“你怎么这么胆小”,都是把孩子变得更加胆小的一根稻草!
甚至有的孩子,因为本身性格比较内向,就被家长贴上“胆小”的标签。
(图源:网络)
实际上性格内向与胆小是完全不一样的!
内向的孩子慢热、好静,这是他本身具有的一种特质,但内向的孩子也可以勇敢冷静!
家长如果一直给孩子贴上“胆小”的标签,那么孩子很可能会逐渐产生心理暗示,从“假胆小”变成“真胆小”!
2
真正让孩子变勇敢
这样做才有效!
◆ 接纳孩子的恐惧
首先家长要明白,孩子不是超人,他也有权利拥有恐惧这种情绪。
研究表明,孩子7月龄时就会出现惧怕的情绪。
所以说,恐惧情绪并不可怕,这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正常的情绪。
其次,孩子害怕一件事情,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!
当孩子怕的时候,多陪陪他,引导孩子说出为什么害怕后,再去对症解决。
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。
(图源:宝宝呵护组制作团队)
◆ 利用绘本帮助孩子缓解恐惧
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,让孩子从害怕和紧张的情绪中跳脱出来。
通过主人公的故事,向孩子传达:害怕不等于胆小,勇敢面对才是小英雄!
(图源:宝宝呵护组制作团队)
这里菌菌推荐这几个绘本:
《我好担心》《胆小鬼威利》《吃掉黑暗的怪兽》《寻找勇气的小老鼠》等。
◆ 给孩子面对恐惧的机会
给孩子机会去尝试,允许他犯错,远比将孩子禁锢在安全区更能让他们成长。
同时,面对一些宝宝惧怕的东西,可以进行“感官刺激训练”。
比如说孩子害怕小猫,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,从远观小猫→近看小猫→触摸小猫,让孩子逐渐去接触。
在这个过程中,循序渐进的消除孩子的恐惧感。
当然这个过程在家长或者同龄孩子的陪伴下,孩子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哦!
(图源:宝宝呵护组制作团队)
恐惧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情绪,对于孩子也是一样。
家长要做的,就是给予孩子支持和力量,帮他找到心结,直面并战胜恐惧,消除心理阴影。
父母的爱才是孩子从“胆小鬼”变身勇士最强大的后盾!
来源:网络,侵删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